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北京: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详细内容

北京: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本报讯(记者王青云)“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完善覆盖全域的中医诊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首都中医药迈上新台阶。

  北京现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39所,每个区均有1所区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2个区拥有区属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全市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康复科,17所妇幼保健机构均已建立了中医药临床科室,全市二级中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治未病科,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治未病中心。组建中医健康养老联合体152个,减免医事服务费500.77万元。

  全市目前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3个,数量均为全国之首。建有市级中医专科特色诊疗中心37个,市级重点专科287个,市级专科网络1+X+N联合体16个(协同区域专科48个)。在3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诊区(中医馆)。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组建了由2000余名中医专家组成的84个专家团队,以派驻出诊、师承、医联体建设等方式,服务近200个乡村、社区等试点的近200万居民。在8个远郊区设立了流动中医医院,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北京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已提交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预计将于年底颁布。开展北京中医药回归行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推动中医药特色服务比重的上升。如北京中医医院开展了专病门诊服务模式,病种覆盖内外妇儿多个学科,总服务人次已逾20万;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组建多学科一体化的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诊疗康复护理联动服务。

  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首批96个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全市36家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量同比下降、出院人次上涨、医疗收入上涨、药占比明显下降,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重上升、针灸推拿诊疗人次数增长。此外,在医耗联动改革中提升中医药服务贡献度。出台《北京中医药‘改善服务、提升质量、控制费用’三联动行动方案》,完成162项中医类项目价格改革及培训,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杏林四君子(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出版:光明中医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3-8914      CN11-1592/R
名誉主任委员:邓铁涛  社长:范竹雯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李杨      副社长:郑绍明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电局   邮发代号:82-525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代号:BM4470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 北京跨界鱼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