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高科技为道地药材插上“惠民翅膀”
详细内容

高科技为道地药材插上“惠民翅膀”

       2013年,科技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共建的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组建;2016年,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来,作为国家级高水平的中药资源科技创新平台,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哪些历程?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在1月28日召开的实验室学术年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肖培根、张伯礼、朱兆云,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蒋有绪,国医大师金世元等专家学者回顾了实验室十年建设历程,共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技赋能,传统中药焕发时代活力

       道地药材来源于中医临床用药经验,道地性理论是最具中医药独特优势的科学内涵之一。在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有道地性的药材约占200多种,但其用量却达八成以上。实际上,中药资源还面临许多难题,如科学基础研究薄弱、质量品质下降、中药材供应不足等。如何以道地药材为抓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呢?基于此,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自初建之始,它就担负着破解中药材品质保障及可持续利用难题,促进中医临床用药安全,进而保障人民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任。

       经过长期探索,实验室确定了道地药材品质及其形成机理、中药生态种植及品质保障、中药资源濒危机制及保护、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合成等重点研究方向。中药生态种植、有效成分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基因筛选及合成生物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分子生药学、中药资源学、本草考古等处于国内领军地位。“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培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肖培根指出,实验室对行业的科技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随着理论结合实际、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突出研究特色,凝聚各方力量,深化多学科交叉,加强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将有力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永炎谈到,实验室的工作每年都有新的亮点和发展,尤其是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中药生态种植、中药有效成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创新型成果,通过加强与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的结合,发挥中医药原创思维,将中医药哲学思想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将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把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张伯礼说,中药资源的高质量发展应以行业和产业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找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将会最大限度地释放科研生命力。

       服务社会,中药研发坚守为民使命

       科研工作的根本使命在于回馈社会、惠及民生,中药资源来源于民,更当用之于民。十年来,实验室一直将服务社会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方面,实验室牵头组建了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专家组,完成了中药材产业扶贫优化布局,并在全国范围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培训550万人次。此外,规划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开展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编研出版了我国新时代首部《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正式开通。同时牵头建立了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中药全产业链供应保障服务能力。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最终都要服务于国家与人民。”朱兆云认为,将大数据引入中药材科技研发、种植生产、市场流通等全过程,加强源头中药材质量提升,能够极大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实践及应用推广,定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中药研发要最大限度地惠及社会民生,关键在于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洪德元认为,随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梳理工作不断深入,普查标本实物库和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揭示资源的濒危机制,提出重点保护的名录,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通过中药生态种植、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等方法途径将会有效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凝聚合力,立足需求实现跨越发展

       实验室未来发展之路该怎么走?“高站位、聚合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凝聚全国力量,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全面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蒋有绪说,实验室工作基础扎实,科研成果丰硕,长期立足国家、社会、人民的实际需求,注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将有助于攻克中医药传承发展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黄璐琦强调,实验室要继续立足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和政策需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发展和利用:一是强化资源保护,加强遗传多样性及濒危药材保护研究;二是做好资源利用,建立良好的数据统计机制,及时对外发布资源普查成果,惠及社会;三是做好行业引领,立足学科前沿,加强与前沿新兴学科的交叉合作;四是推动国际化,积极引入和利用“一带一路”区域药用资源;五是加强人才培养,着眼于新时代中药资源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局,构建“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杏林四君子(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出版:光明中医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3-8914      CN11-1592/R
名誉主任委员:邓铁涛  社长:范竹雯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李杨      副社长:郑绍明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电局   邮发代号:82-525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代号:BM4470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 北京跨界鱼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