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昂首迈向世界舞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实施5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不断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屠呦呦因青蒿素发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如今的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 “我以前从不知道中医药,这次尝试感觉治疗效果真的很好,我想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推荐一下。”在柬埔寨磅通省三宝健康中心,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凡娜说。在援柬中医医疗队义诊的现场,还有不少像凡娜一样的柬埔寨百姓,首次接触中医药,就被这“神奇”的疗效所吸引。 2022年1月,中柬双方签署《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关于派遣中医抗疫医疗队赴柬埔寨工作的协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并相继派出中医抗疫专家组和医疗队,赴柬埔寨开展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工作,这是中国国家层面向国外派遣的首支中医援外抗疫医疗队。医疗队依托我国援建的金边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开展抗疫等医疗服务,其间,还在当地开展培训、联合课题研究、义诊等活动。 如今,已经有两批援柬中医医疗队先后完成医疗援助任务。两批医疗队累计服务门诊患者2.7万余人次,义诊近1.4万人次,深化了中柬双方在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也让更多柬埔寨民众有机会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 两批援柬中医医疗队均获得了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柬埔寨卫生大臣曼本亨曾在授勋仪式上表示,中医医疗队为当地带来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更赢得柬埔寨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同时,援柬中医医疗队推动了中柬中医药中心的建设,2023年10月,该中心在中柬友谊医院揭牌。截至目前,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30个具有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 类似援柬中医医疗队这样,让中医药被各国百姓接受的故事也同时在各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上演。在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中医医疗和培训机构,2008年,该中心在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设立中医科,中医首次以独立科室形式进入欧盟成员国的国家级医院;在津巴布韦,患者跨越400多公里专程到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希望接受中医诊疗…… 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在国际上打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交流品牌,为建立中医海外整建制医疗服务机制作出了探索,也让中医药成为了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纽带。 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呈现新亮点 搭载共建“一带一路”的“列车”,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已经被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法规政策接纳,已有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我国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 如今,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亮点纷呈。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医药内容已被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今年8月以来,又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文件密集签署。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卫生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北京签署;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中医药中心建设的合作协议》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8月23日,《第十七次中韩传统医学协调委员会会议备忘录》在韩国首尔签署。如今,中国与越南、白俄罗斯、韩国等国的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入。 同时,中医药国际组织发展迅速,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落脚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团体会员246个,分布在7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288个会员单位,分布在74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共发布113项ISO中医药国际标准。 此外,中医药高质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落地横琴。截至2024年8月,产业园注册医药健康企业已超237家,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医药、医疗服务、药品贸易等领域,完成了22款植物药海外注册,逐渐成为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出海码头”。 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随着中医药“走出去”的脚步日益坚定,全世界更多人逐渐知道、了解、认可中医药,中医药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表示,中医药非遗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之一。 近年来,“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分别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医药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和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此外,随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四部医典》先后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同时,中医药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3年,我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出版中医药名词术语、针灸、推拿、拔罐等标准,引领了传统医药发展。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中国政府与中医专家历经十余年持续努力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在科研方面,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疟疾治疗,每年治疗的病例超过一亿例,降低了全球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的这句话,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 像青蒿素抗疟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曾多次参与到非典、新冠感染等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发力疫情防控,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疫情防控一大特色和亮点。 我国在总结国内疫情防控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发布多语种版本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向29个国家派出中医专家协助抗疫,“三药三方”等有效抗疫中药方剂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并且支持开展学术交流,为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进国际抗疫合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专家会并发布报告,肯定了中医药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年来,中医药在《意见》的支持下,持续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为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